目前来看,00后创业只是个例,甚至更像一场媒体鼓动的闹剧,还不足以推动对应群体创业的潮流。
近日,“中国首位00后CEO”在褒贬不一中迅速走红,不过一日内旋即陷入抄袭风波,又将这位匪夷所思的创始人及其创业公司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是刻意炒作下的哗众取宠还是群体发声的“模范”代表,是无知无畏还是勇气可嘉,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应该明确,在当下创业环境对创业门槛呈现出宽容一面的同时,还有一个底线和原则应该是不纵容它。就像周鸿祎所说,媒体的过分追捧或者聚焦负面,都有可能对00后这一新的创业群体造成某种误导,甚至是重蹈90后第一波创业风潮的覆辙。
就目前来看,00后创业只是个例,甚至更像一场媒体鼓动的闹剧,还不足以推动对应群体创业的潮流。但这件事难免令人联想到80后、90后当年集体创业的过往,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他们的发展脉络都值得我们重新梳理和解析,具有深远意义。
年轻创业者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相似年龄、不同时代,80、90和00后的创业过程和结果,呈现出各自迥异的特征,有些悲哀的是,目前来看,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明显的后退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是受经验和成熟度的影响。
首先聚焦于80后,把时间倒回这部分群体的初创时期,可以大致归于新世纪前10年,他们当时的年龄大多数在20-30岁之间。在从稚嫩到成熟转变的时间里,经历了互联网颠覆各个行业的变革时期,受大潮流的驱动得以借势而上,很快便脱颖而出、小有成就。
根据2012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电商、网文和游戏领域是80后创业者取得财富的集结地。对比美国同龄创业人独立创业的情形,明显不少成功的年轻创业者,都借助或者依赖了其他的平台。
马云、陈天桥等互联网第一批引领潮流的人,在各自行业搅弄风云之时,为大部分80后创业者提供了共赢的机遇,换句话说,运气和眼光在80后创业群体的成长路径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素。
不过这种追随者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80后创业者并没有延续70后的创业趋势,至今也没能改变上一代人对互联网经济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某些互联网科技创新领域,尚未出现批量的新一代创始人冲击现有行业大佬的地位,张一鸣、陈欧算是少数比较成功的80后创业者,但其中,陈欧光环之下的争议正日益被放大,未来前景难料,这并不是个例。而2006年曾公开亮相的第一波80后创业者,基本上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泯然于众人。
这意味着,过早的历练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商业青年领袖的几率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