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职业渔民“转业”迎新生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专场招聘 技能培训 兜底保障

重庆:职业渔民“转业”迎新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1-18 07:5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实习生 武江民

  渔舟点点曾是长江流域的日常景象。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今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

  昔日以船为家,以水为生的渔民上岸后,将何去何从?事实上,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过程中,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多渠道推进渔民安置保障,针对渔民年龄层次、就业技能等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助推退捕渔民上岸有出路有收入。

  捕鱼人变身护鱼人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人为干扰的影响,长江鱼类种群数量减少,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

  “虽说不能打渔了,但我也想护江、护鱼,为子孙造福。”54岁的李代国是重庆垫江县的老渔民,几十年渔龄的他见证了家乡的河从由清变黑,再由黑变清的过程。退捕政策一出,李代国一家积极响应政策,拆除了住家船和生产船,“洗脚上岸”。

  目前,重庆垫江县已完成渔民退捕转产申请、审核及协议签订,退捕率达100%,86名退捕渔民和李代国一起“上岸”,寻求新职业。

  对很多渔民而言,换一种新身份守护这片江成为首选。刘友军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他对龙溪河垫江流域的情况烂熟于心。去年9月,垫江兴禹公司聘请他为龙溪河垫江流域污染防治做技术指导,带队清漂、巡河、护河。

  “我们引导退捕渔民组建志愿队,发挥他们懂水性、熟悉水域环境的特长,帮助他们再就业。”重庆市江津区渔政站站长李荣说。

  退捕后,齐登富成了江津鸿鹄护鱼志愿队的一名护鱼者。他每天驾驶着船舶在水面上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捕捞行为。

  “这两年,我明显感觉长江里的鱼多了起来,有时还能看见长江鲟、胭脂鱼等罕见的鱼类。”齐登富颇自豪地说。

  老渔民获得新职业

  在重庆云阳新县城四方井码头,一位退捕渔民蹲在岸边,眺望着起吊机吊起一艘艘渔船,默默告别。据了解,这批退捕渔船将被转运至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三峡渔民文化博物馆的一景。和这艘渔船一样,这位拥有30年渔龄的渔民也将迎来自己的新身份。

  为帮助退捕渔民上岸有出路,重庆制定了退捕渔民转产引导计划,为退捕渔民送技术、送服务,帮助其通过自主创业、外出务工、转型护鱼等方式开始新生活。

  去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提出分类施策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

  其中,对技能比较单一的大龄渔民,开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或推荐参加家政、养老等职业技能培训;对中青年退捕渔民,围绕电商、汽修等开展培训。发挥新职业新业态吸纳就业的作用,直播销售员、网约配送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也陆续面向退捕渔民展开。

  去年,重庆举办多场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渔民转产就业。同时,还联合东部对口支援省市,提供岗位、促进就业。

  除了送技术、送岗位,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渔民的选择。退捕后,胡夕领在高安码头旁开了家名为“江胡打鱼仔”的鱼馆,卖的鱼从周边区县和邻近省份进货,一天能卖50多公斤,全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强保障守护新生活

  在退捕渔民中,很多渔民因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转业转岗困难不小。除提供就业创业机会,重庆还根据渔民实际情况,将其分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推出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对因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就业的退捕渔民,重庆丰都县开发了保洁、护路、管水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退捕渔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对重庆市户籍且男满50岁或女满40岁的登记失业退捕渔民,实现灵活就业的提供社保补贴。

  为确保退捕渔民养老保障“不漏一人”,重庆綦江区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退捕渔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政府免费提供了1万余株柑橘苗,还定期派农技专家深入果园,手把手教我种植技术,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植能手。”巫山县大昌镇马渡村退捕渔民张福林说,退捕转产后,他通过柑橘种植顺利实现了“转业”,“以前还担心上岸后没收入,现在自己搞果园,日子过得安稳又有盼头。”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