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安家”助“绿领”告别新乡愁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泉州推动农业产业建家、为新农人安家,助力乡村振兴

田野里“安家”助“绿领”告别新乡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5-12 07:14

  原标题:泉州推动农业产业建家、为新农人安家,助力乡村振兴(引题)

  田野里“安家”助“绿领”告别新乡愁(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李亮 许志馨

  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进城务工曾是许多乡民的选择。10多年前在城里当过货车司机的泉州市劳动模范、永春县裕嘉水果农场的张一民坦言:“那些年,‘回不去的家’就是我的乡愁。”

  2017年,张一民回到永春,和别人合伙在村里流转了330多亩土地,办起了合作社,搞起了农业旅游、乡村电商。那时,他和其他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一样,面临着“工人无处寻”“创业无资金”“身份焦虑无处化解”三大难题。“对于我们这些‘绿领’来说,这成了新乡愁。”

  设立农民工创业扶助基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工会、探索“共享新农人”合作用工机制、提供“工惠购”优惠服务……近年来,永春县总工会帮“新农人”解了愁。张一民感叹:“加入了工会,连买有机肥都有了‘会员折扣’!”

  永春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丽红介绍,伴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农业生产企业化转型的步伐正在加速。永春作为沿海地区的山区县,农村电商起步早、发展快,农产品种类丰富,吸引了不少“新农人”回乡创业,具有企业性质、存在劳动用工行为的新农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加速落地。“现在农业也步入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新农人’也当上了工人,工会有必要帮‘绿领’们安家。”陈丽红说。

  帮助“绿领”告别新乡愁的不仅仅是永春。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培育“大棚工会”“芦柑工会”“茶工会”。全市现有22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市总工会依托创业园、功能区、产业带,以点带面推动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创业基地、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点和家庭农场建立工会组织1000多个,发展农业企业工会会员2万余人,基本实现了农业企业工会组织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有效推动工会组织向乡村延伸。

  自2015年以来,泉州市总工会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农民工创业扶持工作,培育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市、县工会对优秀项目给予10万~2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去年共有53个项目被纳入市级示范基地培育范围,覆盖生态观光农业、果蔬专业合作社、本地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手工业等多个领域。创业基地的建设也推动了工会组织的发展,现在仅这53个基地便已吸纳工会会员1845人,创造产值2.03亿元。

  随着这些农民工创业基地的壮大,在泉州乡村的田间地头和手工作坊里也渐渐能看到工会职工之家的招牌。近日,记者来到永春县仙岭村,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苏天恭在职工之家告诉记者:“今年不仅村里的枇杷喜获丰收,能创造产值500万元,合作社里50多名工人也有了保障。医疗互助、紧急救助这些工会服务,我们‘绿领’也可以享受到。”

  “‘新农人’懂土地、更懂科技;懂农业,也懂市场,他们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茂泉表示,“新农人”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他们更需要职业认同、身份认同。在他看来,工会组织要通过创业培训、就业指导、组建联盟等形式,为“新农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家”服务。

  近年来,泉州市总工会加大力量从农村、农业一线培育选树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目前,全市共选树农业一线各级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700多人。此外,市总工会进一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依托职工服务中心(站)、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以及由农业劳模与工匠人才组成的“创业邦”,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新创业项目技术扶持和农民职业化专业技能培训。目前,已有4246名农民工通过市总工会与泉州电大联合开展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获得学历提升。

  张一民合作社里的职工之家,至今挂着去年合作社联合工会成立大会的横幅,他笑说:“这是我们告别‘乡愁’的方法。”而在王茂泉看来,这是泉州工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