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解读文物,多些“馆长讲解”

来源:南京日报
2024-05-07 14:58

原标题:解读文物,多些“馆长讲解”

据本报报道,这个“五一”假期,南京多家博物馆的馆长化身“金牌讲解员”。在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关于馆址朝天宫的讲解透出浓浓的专业味:“打开春秋时期地图,这处遗址被称为‘吴冶城’;东晋时期,这里是文人墨客登高、怀古的地方;南朝刘宋时,这里是全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讲解南京云锦,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讲解“一眼千年事,一馆春秋藏”,都赢得游客连连称赞。通过馆长们的专业讲解,更加印证了那句流行语:“读懂一座城,可以从参观博物馆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说:“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最新统计,南京备案在册博物馆80家,位居全国前列,堪称“博物馆之城”。2023年,南京共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南京博物院预约量达100%。如此“火爆”,关键就在“有看头”。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南京的博物馆能看到“吴宫花草”、东晋衣冠、大明气派……而且,各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展陈形式引人入胜。“馆长讲解”既有深度又生动形象,让南京的博物馆“更有看头”。这实际上反映出,以“馆长讲解”为代表的学者型讲解,已成文博游“刚需”。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历史图像和器物,都只是一种“文明标记”,“必须经过熟练者的破译,才能具有相应的意义”。所谓“熟练者的破译”,就是学者型讲解或学者型阐释,以史实为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解读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充分释放历史文化“增强自信、启示当今”的力量。当下,“有文化的休闲”正在取代“走马观花式参观”,泛泛而谈式讲解已经无法满足文博游需求,学者型讲解方能“解惑”“解渴”,进而赢得游客尊重和认同。

近日,西安导游“芥末”因系列讲解兵马俑知识而走红网络。“兵马俑都是清一色单眼皮吗?”“兵马俑的面孔特点更像哪里人呢?”“兵马俑的眼角、掌纹传递了什么……”听“芥末”如此解读兵马俑,你会感觉遇到了“历史老师”。报道介绍,她为了学习有关兵马俑知识,查阅了大量秦汉时期历史书籍,手机存储了56份笔记。她希望能让游客轻松理解相关知识并享受旅游,希望用自己所长为家乡“引流”。

无论是南京的“馆长讲解”,还是西安导游“芥末”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都是好示范。不难看出,带着责任感沉下心来学习,专家型讲解就能成为导游或讲解员的必备技能。有关部门则应更注重培养博物馆讲解人才,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让专家型讲解成为博物馆标配,使博物馆发挥出的社会教育价值和公共服务效益越来越大。(刘根生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